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第一届“材料强国”:进一步加强我国新材料体系化基础研究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年6月14日
来源: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我们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颠覆现有的研究范式、产业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加速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和世界发展走势,这为我国高技术、高端制造和重大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但是,新材料作为这场革命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我国长期处于“跟跑”状态,原创技术少,核心技术落后。如果新材料的发展跟不上这场大变革的发展,我们可能再次错失良机。纵观我国新材料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新材料的前沿研究、产业发展和技术应用并没有完全形成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发展,尽管前沿研究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整体研究分散,缺乏技术要素系统集成,导致后续产业化和应用面临重重困难,无法形成行业凝聚力和主导力。因此,加强我国新材料体系化基础研究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整合一批“大科学”、“大体系”基础研究的国家课题

尽管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科学布局和系统整合方面,以及在同一平台上共同联合攻关的实施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这一工作需要从国家层面上打破人力资源的条条框框,设置大平台,要打破学科界限,针对我们的细分短板领域,凝练基础科学问题,组织物理、化学、材料、工艺、制造、软件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系统化基础研究,彻底扭转当前“分散立体”、“散兵作战”的局面,使国家的优势资源得以有效发挥。

 

二、 要培养一批引领行业重大变革和形成行业主导力的材料战略大家

我们要借鉴“两弹一星”的经验,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行业洞察力,能够指挥“集团军作战”,实现新材料行业领域重大突破的材料大家;同时在国家层面上要有行政部门给予资源、人力、后勤保障,让这些科学家们专心研究,埋头攻关,从根本上减少他们的社会应酬。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揭榜挂帅”机制,出台“领头羊”选拔培养机制。

 

三、 加快建设一批新材料“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

在新材料研发、制造和应用中,我国对研发阶段的投入和关注度比较大,使得我们新材料研发水平发展很快,但“产研”、“产用”仍存在明显的脱节和滞后,要彻底扭转以发表论文为导向的研发投入,要加快实施“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研发平台建设,实施一批专业“工程化研究院”,力戒大而全,研发导向朝新材料集成化应用方向转移,彻底扭转新材料“不能用”、“不好用”、“不敢用”的问题。

 

四、 加快新材料研发智能化建设

新材料和信息技术是当代工业革命两大底盘技术,首先要抓住“新材料+信息技术”这一引发重大研发变革的“机会窗口”,缩短我们的研发周期,力争在短时期内赶上发达国家的研发水平;同时,要引导和鼓励研发导向由“跟踪”向“无人区”和“空白”领域转移,抢先占领一批具有颠覆性和行业变革性技术新领域的研发制高点,提高行业引领力。

 

五、 加大新材料规模化基础研究的投入

在一些关键战略材料的基础学科领域的投入,我国与西方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当前在国内科技发展基金还不太健全的背景下,需要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尤其是对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变革材料的投入需要下大成本,下大力量,实现长期布局、短期突破的发展态势,以尽快适应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速度。

新材料体系化基础研究是当前我国新材料发展到现阶段的战略调整和必然选择,也是从根本上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根本性保障,我们要抢抓历史机遇,由国家层面统一协调指挥与布局,确保新材料在这场工业变革和发展大势中的基础保障能力和战略资源能力得以突破,为实现我国科技强国的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议人:谢建新、李元元、魏炳波、董绍明、黄维、李贺军、毛新平、王国栋、王海舟、姚燕、张增志、朱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