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中国材料大会2024|E15-微细加工与成形及晶体塑性力学应用分会成功举办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2024年08月01日 12:01


图片

中国材料大会2024|E15-微细加工与成形及晶体塑性力学应用分会成功举办


1、 分会情况

E15分会共安排会议报告34个,包括主旨报告3个,邀请报告19人,口头报告12人。会场布置座位共68人,7月9号下午(会议第一天)实际到场参加会议超过60人(如图1所示),所有分会主席及当天报告人都准时参会。分会在会议期间,寻找了专门的场地,部分参会代表进行了合照留念,如图2。7月11日上午(会议最后一天)会议由西北工业大学李恒教授(国家长江学者)主持,对会议获得优秀学术墙报、高水平学术报告等人进行了颁奖(图3和图4)。

图片

图1. 7月9号下午(会议第一天)实际到场参加会议人员

图片

图2.  7月9号下午(会议第一天)茶歇期间部分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图片

图3. 优秀墙报获奖者

图片

图4 高水平学术报告获得者

(颁奖由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国家长江学者 李恒老师主持)

2、 分会前沿成果

本分会紧密围绕材料塑性加工的新趋势,以 “微细加工+晶体塑性+AI技术”主题,突出微细加工技术创新、晶体塑性计算理论、AI技术辅助高效率设计及计算等发展热门发展方向,具体的前沿成果如下:

(1) 氢能新能源、微电子散热等领域金属微细结构设计与加工

代表工作:同济大学教授、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闵俊英老师,结合新能源氢燃料电池发展所需的极薄钛材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图5)。

图片

图5. 氢能源用极薄钛合金双极板成形新技术

(2) 晶体塑性计算新理论、多尺度计算方法发展

代表工作: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张旭老师采用晶体塑性计算新理论系统讨论了超强高强钢异质结构背应力强化的来源,为金属异质结构组织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图6)。

图片

图6 晶体塑性计算新理论-多类型位错交互模型

(3) AI辅助高效率设计及计算发展

代表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周国伟副教授、何霁副教授及华中科技大学唐学峰副教授等,结合AI智能计算技术与晶体塑性计算力学结合,充分集合晶体塑性力学在晶粒尺度变形信息获取,利用A I智能网络有效提供计算精度(图7)。

图片

图7. 晶体塑性力学计算与AI图形映射理论结合预测方法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